金策略:11月4日,A股市场整体表现疲软,主要股指全线收跌,市场情绪明显转冷。尽管如此,两市成交额仍维持在1.92万亿元的高位,显示资金仍在积极博弈,但方向趋于谨慎。
主要指数全线下挫,创业板领跌
截至收盘:
上证指数报3960.19点,下跌0.41%,盘中一度下探至3938点,但尾盘略有回升;
深证成指跌幅较大,收于13175.22点,下跌1.71%;
创业板指表现最弱,大跌1.96%,收报3134.09点,创近期调整新低;
北证50指数更是重挫2.45%,收于1528.79点,成为当日跌幅最大的主要指数;
科创50、中证500、中证1000等中小盘指数也普遍下跌超1%,显示中小市值个股承压明显。
值得注意的是,权重股相对抗跌——上证50指数仅微跌0.11%,说明部分大市值蓝筹股仍在支撑市场,避免了系统性崩盘。
个股普跌,超七成股票收绿
今日沪深两市个股呈现“涨少跌多”格局:
上涨个股仅1630只;
下跌个股高达3650只,占比超过69%。
这意味着,尽管大盘指数跌幅看似温和(尤其上证),但多数投资者账户实际是亏损的,市场“赚指数不赚钱”的现象再度显现。
成交活跃,资金仍在博弈
尽管市场回调,但两市总成交额达19159亿元(约1.92万亿元),维持在近期高位。其中:
深市成交1.06万亿元,明显高于沪市的8529亿元;
创业板单日成交4813亿元,显示资金对成长股仍高度关注,只是短期选择兑现或调仓。
高成交背后,反映出市场分歧加大:一方面有资金逢高离场,另一方面也有资金在低位试探性布局,尤其在科技、高端制造等方向。
后市怎么看?
当前市场处于高位震荡+结构性调整阶段。前期快速上涨积累了一定获利盘,短期技术性回调属正常现象。但考虑到政策面持续利好、流动性宽松、外资回流等因素,市场中期趋势仍未破坏。
投资者可关注两点:
指数能否在3900点附近企稳(上证关键支撑);
成交是否持续维持在1.5万亿以上,这是行情能否延续的关键信号。
短期宜控制仓位,避免追高,可逢低关注政策支持明确、业绩确定性强的优质标的。震荡市中,耐心比冲动更重要。